一个在全国博士生入学考试中金榜题名的硕士毕业生,却因耐不住一时的清贫走上了诈骗邪路。在短短10多天里,他在赣皖两省九市的14所高校,以应聘为由骗取对方差旅费。这次,他在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故伎重演时,被揪住了。 准博士进了派出所 2月5日中午,上饶师院人事处吴处长满怀欣喜地接待了自称是四川某重点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应届博士毕业生的陈惠民。衣着整齐得体,说话慢条斯理,手拎一个别致小包的陈博士温文尔雅、意气风发。经过一番交谈后,学院方面对他感觉不错,当即派人帮他安排食宿。但陈博士执意当晚乘湖南长沙方向的列车,回家过春节。吴处长一面不失时机地把这位仅有数小时延留时间考察、面试的陈博士引荐给学院相关领导,一面设法买到了当晚7时11分去株洲的火车票,约定晚饭后安排专车送其去车站。一切安排妥当,吴处长领着陈博士参观了学院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学院为筑巢引凤而预留的宽敞住房……每到一处,陈博士都赞不绝口,认为上饶师院是自己创事业、展才能、谋发展的一方热土,许诺回去与太太商议后,下个月便携带有关毕业证件来学院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 晚上6时25分,学院临时调派了一辆“校园110”便民服务小面包车专程送陈博士去火车站。快要道别时,陈博士欲言又止,过了一会,他返身从精致小包里麻利地掏出一沓票据递到吴处长手中,说:“我身上路费已用完,这是此次专程来上饶师院面试所花销的差旅费发票,请学院设法帮助报销掉。”吴处长接过票据细细一看,全是些全国各地的住宿发票、餐饮发票、火车票等,估计有2000余元,便略带歉意地解释:“按学院规定,只能给前来面试的研究生报销单程车票一次,目前学院已放寒假,财务无法正常报账。”此时的陈博士迫不及待地给吴处长支招:向学术交流中心招待所借钱,或由吴处长本人先垫付,甚至要人事处把钱打到自己的银行账号上。 他的异常举动引起了吴处长的警觉,她忽然想起了数日前赣南师院人事处同行遇诈后的忠告,她不动声色,设法稳住他。 10分钟后,这位陈博士被“校园110”便民服务小车拉进了他本不该去的地方——派出所。 原本是学有所成的硕士 民警依法查验陈博士随身携带的小包,令人惊讶的是里面有3张不同姓名的身份证和一本伤残军人证,其姓名分别是陈惠民、沈某、田某;包内塞满了整本整本的夹带复写纸的旅馆住宿发票、餐饮服务发票、的士发票和零乱的全国各地火车票、汽车票;包内还夹藏了数本不同银行存折和一把精致的藏刀。此外,他腿上还绑了1万多元现金。 从外围调查进一步证实:四川某大学经济学院应届博士生当中绝无陈惠民此人。 派出所对“陈博士”依法传讯,“陈博士”起初仍心存侥幸,百般搪塞,后来干脆保持沉默。 僵持一阵后,“陈博士”突然痛哭流涕,说出了令在场人员难以置信的身份。他是被湖南某重点大学今年元月中旬才录取的2005级金融专业博士生田某。民警通过电话查证,确如其所言。 31岁的田某,曾有过非同寻常的勤奋求学史,2002年,仅有专科文凭的他,凭着一股冲劲考上了江西某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时专业成绩常常位居前三名;2004年下半年,研究生尚未毕业的田某便应聘到广东省某管理干部学院,讲授金融学课程;田某并未就此满足,2005年初凭借考博专业成绩第一的实力敲开了湖南某名牌大学金融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大门,即将入学。 他为何要这般隐去真实身份去招摇撞骗呢? 恶意透支博士资本 随着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的加快,各高校展开了新人才抢夺战,于是乎,各学科高、精、尖专业人才和高学历热门专业人才便成为“抢手货”。有过硕士研究生求职经历的田某深知其利害关系,面对将要得到的博士桂冠,田某有些忘乎所以,他不禁动起了歪主意。 2004年底,田某便开始注意从报刊和网站上随意搜索急需招聘引进高学历人才的高等院校,频频以应届博士毕业生身份通过电子邮件抛出求职绣球,等待回应后便主动约定面试时间。 2005年1月22日,田某预先在广州找到制作假证件的地下窝点,制作了假身份证、假伤残军人证(目的是行骗住宿时不暴露真实身份和乘座火车时票价减半),通过所谓“朋友”购买了可随意填写的各式假发票,还在广州等地车站捡拾被人丢弃的车票,一切准备就绪,便选择安徽、江西的省属本科院校为第一批“造访”对象,开始了诈骗之旅。 短短10天,田某昼夜兼程,巧妙周旋,涉足皖赣2省9市14所省属本科院校和地方院校,以应聘为由,每次骗取500至3200元不等差旅费,且屡屡得手,诈骗总金额已达19000多元。 田某随身带有一个小笔记本,扉页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近百所全国高校人才招聘联络方法和联系人,田某自诉这是硕士毕业前夕为求职而收集的;而后面几页则简明扼要地记录了今年1月24日至2月4日,从安徽“转战”到江西等地高校的行程安排和每次的“进账”。 提及如此做的动因,田某坦言出于三点考虑:一是原先确实想看一看、比一比各高校引进博士人才的优厚程度,从中挑选一所中意的学校签约,最好能由校方出博士研究生培养费;二是想缓解家中经济困难,自己读硕士研究生已背了债务,母亲生病住院,老婆没有稳定工作,小孩需要抚养;三是每次向高校诈取的差旅费相对金额不算太大,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事后被发觉校方也多半不会追究。 传讯中,田某声泪俱下,他分析检讨自己的不法行为是辱没了斯文,泯灭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在自己人生履历中抹下了最大污点;究其根源在于自己道德品质和社会诚信方面的严重缺失和错位,表示要积极主动地退赔赃款,争取从宽处理,并央求民警不要把其诈骗行径告知其所在聘用单位和湖南某名牌大学。 2月6日,田某被取保候审,乘当晚的火车回家。目前,这起蹊跷拙劣的冒牌博士诈骗案已移交上饶市信州公安分局进一步审理。笔者发稿时获悉:湖南某重点大学已决定取消田某当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点评:田某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就想走诈骗这条“捷径”。 殊不知,诈骗是违法的,若早知如此,再有侥幸心理,恐怕他也是不敢的。凭他的专业水平,谋到一份薪水不薄的职业可以说轻而易举,家庭会很快走出困境,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但愿他能够吃一堑、长一智,正确走好以后的人生路。
|